云南省昭通市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贫困人口数量庞大,仅是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就达到111.95万,占总人口的23%。根据中央、省委省**的决策部署,从去年起,中山对口帮扶昭通,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本月上旬,本报记者随中山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媒体采访团走进昭通,记录了中山对口帮扶工作的创新实践,呈现昭通近一年来的新改变。从今日起,本报推出“情系昭通——中山东西部扶贫协作系列报道”,展现中山援建工作给昭通带来的巨大变化。敬请关注。 11月4 日上午,站在“广东省中山市·云南省昭通市扶贫协作青胜乡水星坝示范点”前,乡长肖权宝展望着村民美好的未来。“这些房子都是贫困户的希望,目前他们住的是黑黝黝、破烂不堪的木板或者泥巴房,今年年底他们就可以全部入住这种一层半的小洋房。”记者看到,示范点的民房主体建设已全部完成,零星几位工人正在做装修工程的**休整。这个被群山“包围”的示范点,70 栋蓝白相间的小洋房整齐划一。 东莞中山组成的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2016 年10 月进驻昭通,当年给昭通带去的**“红包”莫过于1 亿元资助当地1802 户贫困群众建新屋,分布在10 个示范点,每个示范点资助1000万元。水星坝示范点就是其中之一。■“做梦都不敢想能建新房” 今年年底,1802户世代生活在木板房和泥土房里的居民将下山,搬入10个易地扶贫安置点。龚顺明是民胜村民胜二社村民,也是即将搬迁的贫困户之一。65岁的老人在木棍作柱、泥巴当墙、木板为顶的泥土房里住了大半辈子。在他记忆中,11岁开始住进这个房子,到现在都有50多年了。走进泥巴房,尽管外面艳阳高照,不点灯的话黑漆一片。屋里放着两条简易木梯,屋顶吊着一层黑色薄塑料膜,用来遮风挡雨。角落里放着的一小锅苞谷稀饭就是他的午餐,往苞谷稀饭里拌点辣椒就是一餐。 想起年底就要住进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平方米,有5间卧室的一层半新洋房,老人家不自觉地念叨着“感谢**和**、感谢中山。”一个房子造价至少10多万元,老人家之前是想都不敢想有生之年有机会住上新房。 在龚顺明看来,虽然新房子除去**各方资助外自己还要跟亲戚朋友借7万元,但日子更有盼头了。就像这间泥巴房门前粘贴着已经褪色的 “百鸡百吉”春联预示的一样,“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说起新房,老人家脸上乐开了花,那种由心的喜悦恨不得跟所有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