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松在我国引种有近80年的历史。20世纪30~60年代,在我国南方各省区的一些地方,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过零星、小片的引种栽植。从20世纪70年代之后,湿地松在南方各省得到了大面积的发展、推广,并已成为该地区营造速生丰产、材脂两用人工林的主要树种。根据湿地松在我国不同气候区的生长调查,发现其材积生长与纬度、年均温及年降水量呈极旺著的相关性。由此将湿地松的引种栽培区区划如下:1.热带 北纬20。以南,包括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的平缓丘陵、台地及沿海沙地。湿地松在该区域内生长良好,但不及加勒比松。2.南亚热带北纬24。以南,包括广西、广东南部和福建东南部的低山丘陵、台地及沿海地区。该区域适宜湿地松的生长,中幼林年平均生长量树高0.54~0.90米,平均胸径0.82~1.12厘米,是湿地松速生丰产林的主要基地。3.中亚热带:按海拔、地形和立地的不同,可以划分为3个区。 (1)江南山地、丘陵区 包括长江以南直至南岭以北的广大低山丘陵地区。湿地松在该区内普遍生长良好,中幼林年平均生长量树高0.55-0.92米,平均胸径0.84~1.57厘米,是速生丰产林基地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在海拔500~7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