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听大人们说过一句话,有娶不到媳妇的光棍,没嫁不出去的女子。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制度不是一夫一妻,皇帝可以三宫六院,有钱人可娶三妻四妾,女人的资源向富贵靠拢,穷汉家的光棍就更多了。所以在过去,中国的独身者,一直悲苦地生活着。因为贫困,讨不到老婆,因为残疾,孤苦伶仃,因为弟兄多,耽搁了自己,因为爹娘早逝,无人牵线,因为性无能,羞与人言。这一切的独身,都是出于无奈,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与悲哀,甚至引发对不公平命运的怨恶。那些想建立家庭而不得、想性生活而不能的人,很容易造成巨大的压抑、烦恼和精神创伤,进而产生心理**、精神分裂以至犯罪。**承受不了压力的,只有**。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夫一妻制,前三十年,人口性别比基本平衡。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因计划生育,全国性别比失调的状况愈来愈甚,有的地方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20多,130多,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客观上造成了女性资源愈来愈少。所以80后、90后们说媳妇的压力愈来愈大,更由于竞争激烈,教育年限拉长,就业形势不佳,社会保障滞后,个性化自由思想的普及等因素,独身者愈来愈多。有的因为经济、住房问题和选择无缘,婚姻对大多数年轻人不仅不是幸福,反而是压力和包袱。有学者把中国农村的光棍分为历史塑造型、身心缺陷型、经济贫困型、缘分宿命型四种类型。历史塑造型光棍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的父母被划成地主,五类分子,因历史成分不好或不太清白的,贫农人家的女子就不愿嫁,等到改革开放,不讲成分了,而他们的年龄却错过了婚龄。身心缺陷型,他们有的智障,有的精神失常,有的身体残疾,缺胳膊少腿,或聋,或瞎,或哑,或跛,或者身材特别矮小,或者相貌确实过于丑陋等等,无缘娶到媳妇。经济贫困型,除新中国成立后的短短三十年里,婚姻与经济的关系相对较小外,其他任何时候经济状况都是决定婚姻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一些男性在迈入适婚年龄后却因为经济贫困而娶不到妻子的情况在农村非常普遍。缘分宿命型,是不好说或说不清的光棍。用农民的话来说就是属于命或没有缘分的人。他们既没有身心缺陷,也没有受所谓历史成分的影响,甚至经济状况也都还比较好,但就是娶不到妻子。 而从全球来看,人们把男女光棍划分成了享乐型独身、贫穷型独身(含身心残疾)、女权型独身、宗教型独身、哲学型独身五种。这五种类型中,贫穷与身心残疾,宗教型独身,是全球共同的存在。但哲学型独身,在中国是不...